文化政策新規定下,媒體與博物館面臨品牌信任危機。德國文化國務部長Wolfram Weimer於2024年3月率先在其所屬機構全面禁止Gendersternchen(性別星號)及Binnen-I(大寫I用以標示中性詞尾)等性別中性語言,隨後更欲將此禁令擴及公視(ARD)、ZDF等廣播平台,以及各大博物館。根據Pew Research Center 2023年調查,61%的德國民眾支持性別中性語言,認為它能促進社會包容;同時,德國聯邦博物館協會(Bundesverband Museum e.V.)2022年調查顯示,68%博物館參觀者認同展覽現場使用包容性標示。面對新政,媒體與博物館將遭受觀眾及訪客對品牌形象信任度下滑的挑戰,若未妥善溝通與調整,恐導致流失核心族群並影響長期聲譽。
政治動機與業界機制交織現況剖析。Weimer此舉背後隱含政治保守立場,意在反擊所謂「Genderideologie」;另一方面,公共廣播機構內部已行之有年的性別平等風格指南,如ARD 2023年發布的Sprechhandbuch,明文建議使用「Bürgerinnen und Bürger」;柏林畫廊(Berlinische Galerie)2022年更將館內標示全面改為包括星號與下劃線的包容形式。若政策強制執行,相關單位將面臨風格指南與政府指令的正面衝突。此外,2024年Edelman Trust Barometer調查指出,57%的受訪者希望企業與機構在社會議題上表態,若被動遵從政府政治立場,將被視為逃避企業社會責任(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, CSR)而失去信任基礎。
品牌重塑策略既可行又具前瞻效果。首先,建立危機溝通小組(Crisis Communication Team),於內部形成明確立場與行動綱領,並透過媒體發布聲明,強調品牌核心價值與對多元包容的態度。其次,展開利益相關者對話(Stakeholder Dialogue),邀請觀眾、學者、公民團體共同參與公開論壇,取得第三方建議並增加透明度。第三,運用數位渠道進行分眾宣傳,如社群平台針對不同族群提供FAQ專區與品牌立場說明,並運用數據儀表板進行輿情監測(Social Listening),隨時調整傳播語調。潛在風險包括被貼標「偏離中立」或遭政治化操作,建議持續公開公信力報告(Transparency Report),並於官網定期更新合規審查結果。你認為在此議題中,品牌該如何平衡政府壓力與多元包容的社會期待,以維持長期聲譽? 立即加入品牌操盤研究所社群 https://brandlab.example.com/joi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