品牌行銷

打破健康鞋老氣刻板印象:3大百年品牌用科技演繹潮流健康革新

一、品牌行銷角度健康鞋時尚破繭成蝶
傳統印象中的「健康鞋(Comfort Shoes)」往往與中老年、呆板畫上等號,難以滿足25–45歲追求流行與機能兼顧的年輕世代需求。根據行政院衛生福利部(Ministry of Health and Welfare)2023年統計,臺灣逾350萬名退化性關節炎(Osteoarthritis)患者,其中近四成為35–50歲的上班族,顯示在日益重視健康管理的同時,市場對具備美感與支撐力的鞋款需求正急速攀升。

然而,品牌在溝通健康鞋價值時,常陷入「要嘛好看、要嘛舒適」的二元對立。例如,傳統醫療級鞋墊雖能改善足底筋膜炎(Plantar Fasciitis)、靜脈曲張(Varicose Veins)等問題,卻因外觀缺乏設計感而失去年輕客群青睞。反之,主打外型的潮鞋又往往忽略人體工學,長時間穿著易造成足弓塌陷、膝關節負擔增加。

在此消費裂縫中,百年品牌Berkemann、GANTER、HASSIA透過「科技支撐+時尚演繹」的雙箭齊發策略,瞄準年輕化市場。他們不僅將雙密度減震中底、可替換矯正鞋墊等功能性技術融入鞋型設計,還大膽採用拼接撞色、復古厚底、寬楦等潮流元素,完美回應消費者「健康也要潮」的核心訴求。此舉不只是形象更新,更替業界樹立新標竿──健康鞋亦能出街有型、辦公吸睛。

二、現代機能科技設計剖析健康鞋機制
健康鞋的核心在於「支撐足弓」「分散壓力」「減震吸能」三大機制,才能從源頭保護足部及延伸關節、脊椎健康。以Berkemann新推的LOREEN系列為例,其鞋底採用雙密度EVA(Ethylene Vinyl Acetate)中底+TPR(Thermo-Plastic Rubber)外底組合,高密度區域吸收落地衝擊,低密度區域提供回彈力道;可替換矯正鞋墊則能對足弓進行個人化支撐或離足矯正。

同樣植基於人體工學的GANTER AKTIV系列,搭載四點式滾動鞋底(Quad-Point Roll Sole),模擬赤足行走曲線,並透過傾斜設計讓步態自動推進,整體壓力分散效果經德國背脊健康協會(AGR e.V.)認證;其SENSITIV系列更採用銀離子抗菌纖維與無縫線工藝,特別適合糖尿病(Diabetes Mellitus)患者及敏感性皮膚者。

至於HASSIA以寬楦(Wide Last)優勢見長,從G到K多款鞋楦對應不同足型,並採用高品質天然纖維、麂皮及牛皮內裡,提供透氣且無壓迫感的穿著體驗。此外,其可拆卸鞋墊能自行置換醫療級足墊,達到「客製化支撐」。三大品牌皆同步強調「輕量化」——整體鞋重控制在250–350克之間,足以減輕長時間站立或步行的膝關節負擔。

三、多元可行策略及未來趨勢深度剖析
面對健康鞋市場「功能與美學並重」的趨勢,品牌可從以下三大策略著手:
1. 跨界聯名與IP加值:攜手知名時尚設計師或潮流IP,推出限量款式,藉由話題效應迅速破圈,拉近與年輕世代的距離。
2. 數位內容行銷升級:透過短影音(Short-form Video)展示鞋款工藝與健康原理,並邀請運動醫學或足科專家進行直播帶貨,提高消費者信任度。
3. O2O(Online to Offline)體驗結合:在門市設置3D腳型掃描儀,提供即時足弓分析與客製化建議,並結合線上CRM系統追蹤消費者回購行為。

不過,當業者爭相突顯「健康機能」與「永續材質」時,也須警惕過度宣稱可能觸及《公平交易法》或《健康食品管理法》相關規範,避免使用「治癒」「療效」等醫療用語。此外,永續包材與再生能源的投入須真實具備第三方認證,才能防範綠色漂綠風險(Greenwashing)。

展望未來,智能穿戴技術(Smart Wearables)有望與健康鞋深度結合,例如鞋內壓力感測模組+手機App同步分析步態、熱點長時間受力地圖,進而推送專屬健康建議。若能在設計感、科技含量與數據服務三方面持續突破,健康鞋市場將不僅止於「機能選擇」,更成為日常時尚的必備單品。

你認為,下一步品牌應如何運用數據與科技,讓健康鞋從小眾醫療輔具,升級為大眾潮流新寵?

–––––
內容來源:業者提供資料;行政院衛生福利部「國民健康訪問調查」;德國AGR e.V.官方認證資料。